回家的心情句子(为什么一定要过年回家)
路那么远,票那么难,我还是要回家
因为家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港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不管喜不喜欢,每个人都会注定参与其中。
春节期间,我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发生各种逆转:
转化为七大姑八大姨日益增长的八卦需求和青年群众单身晚婚晚育不要二胎之间的矛盾;青年人们纷纷得了一种不想走亲访友的“病”。
转化为换车换房高薪女婿儿媳的炫耀需求和另一波无表情悄悄看着对方装逼一俩不屑的矛盾;大家纷纷的了一种花式炫耀的“病”。
在一片浓郁的过年氛围里,有人盼望着盼望着,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回家成了最大的渴望;有人担心着焦虑着,浓郁的气氛里继续着逃离家庭的步伐。
朋友王蕾微信告诉我,“罗老师,我逃走了,我在去上海的高铁上”。我戏称“挺好呀,我们的年还没开始,你的就已经结束了” 。
“你别提了,我爸妈一直吵架打架,这个家里,呆不下去了,我就偷偷跑了。”隔着手机感受到对方的一脸委屈和无奈。
是的,在很多人期待回家的时候,一些人一直在逃离。
同样几天前,一个网友告诉我,每年过年都是一个人在工作的城市呆着,不想回老家,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那也不想去,和谁都不想说话。
没错,也许绝大多数人都有家,有家人,但是总有一些人的家是回不去的,最起码是回去不舒服的。
然而回家,就像春节一样,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期盼,有着向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回家就是“归”,“归”哪呢,每个人心中有着自己的答案。
回家成为了治愈的代名词。
故事讲到这里,你对于过年,对于回家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呢?
有人说,终于可以逃离北上广了;
有人说,终于不会有做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会了;
有人说,回家是好,可是交通不便,连外卖都找不到合适的了;
有人说,想给家里邮寄点东西,可是快递停运了;
有人说,回家又要面对各种以爱名义的花式盘问,想想就很烦;
有人说,期待回家是幸福的,可是回去没几天就很无聊;
有人说,好像越来越不适应回家的生活了。
有人说,工作在异乡,只是表面的光鲜亮丽,却有着无人关心的孤独苦楚;小象征农村的安逸舒适,却带不给想要的诗和远方。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又为什么要回家呢?
不管你是期待与满足,还是忐忑与回归,家对你有什么用的含义呢?
1 仪式感
在春节的习俗里面,我们进行了一堆“仪式”,如买年货,贴春联、炸油花,扫房子,放鞭炮,走亲访友,祭祀等等,期待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通过贴春联、放鞭炮等期待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足够的“仪式感”。
仪式感越浓烈,幸福感也会富足。
2 积极的自我暗示
春节的传说和习俗活动,都充满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古至今,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故事和传说,通过编造“年”兽的出现和消失,把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可以人为的抵抗和控制。
红色的对联,爆竹、等仪式来表达对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征服。并得到自我安慰和自我祝福。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以及对来年生活的憧憬。
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我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同样春节回家,也是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在团聚的温暖中,家让我们的内心安全富足,满足了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这些需要满足和链接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所以家在我们心中有独特的含义,父亲母亲更是我们感情的寄托和依赖。
4 集体无意识的情感慰藉
依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延续至今的春节传统文化使得集体无意识内化为中国人的本能,促使我们春节回家团聚。
依照跨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回家过年,已经深深融入我们中国人血脉中的集体主义情洁也驱使我们过节要回到家人身边,因为与家人在一起时的充实感和愉悦感是难以言表的。
5 内心认同感
过年的一些仪式,需要家族成员共同完成,甚至一些活动习俗,都包含着诸多家族成员,比如团圆饭,回娘家等等。在这种来往中,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内心认同感,加深了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结。
同时在传统中,春节拜年,见面都需要互相拜年,“一声过年好”,传达着祝福,传递着感情,早些年还有挨家挨户拜年的风俗,现在范围小了很多,但是也会在关系好的人之间往来。这种方式有助于拉近人的情谊和感情。
感情是个好东西,充足丰盈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多好,但是缺失的时候那份孤独,隔离,自卑涌上心头。过年这是一个集合很多情感,礼仪,风俗,感情于一体的节日大成者,最终我们获得了认同,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快乐的体验。
6 群体性期待
过年伴随着的是辞旧迎新。这不是个体事件,而是群体性共同的期待。我们都坚信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变化,我们期待新春开始,过去一笔勾销,此刻从头再来。
春节里,风俗习惯,还是一些规则,都在传递“来年更好”的远景,而且深信不疑,包括很多地方灯会,烧香拜佛等等一些宗教色彩的仪式,都在满足我们群体性的期待。
7 回家过年都是一种“自我疗伤”
有科学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社会急剧转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给了我们莫大的压力,紧张的精神、焦虑的身体都需要有个归宿能休养生息;而春节回家就成了中国人“自我疗伤”的民族信仰和宗教选择。
纵观现代人,平时都很忙碌,而且真的忙得要死。但是有个问题是我们忙起来容易,闲下来很难,比如习惯都市快节奏的人,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失调症。
不管失调还是其他,回家过年,我们都呆着自我疗伤的期待,在生养自己的故乡,在父母的身边,吃着儿时熟悉的味道,看着曾经的玩伴。狗蛋,二娃俗气的乳名里,藏着的是童年无忧无虑的记忆。
就是这种熟悉感,这种踏实感,这种可以短暂的做自己,甚至做个孩子的感觉,让我们更放松,自然,舒适和喜欢。因此回家就自带自我疗伤功能。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回家不但疗伤,而且还大补,每逢春节胖3公斤。
珍惜和家人在一块的时光,这份时光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KPI的要求,没有快节奏的必须和一定要,只是感情在这里自由流通
8 缓解心理压力
美国有心理学家表示:当代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其实成了一种宗教仪式。我不懂宗教,但是我觉得一种文化仪式是有的,老早就盼着过年,准备着,期待着。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故乡,操着一口浓郁纯正的方言,到哪都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语言,还有熟悉的爱。
春节在维系家族血缘关系和熟人社会得以和谐运转中起了重要作用,宗亲关系虽然在近代没有那么明显,但是骨子里还是很有认同感,邻里关系,同学关系,还有师生关系。
在春节期间和父母谈谈心,打发无聊的时间,说说这一年的烦心事,交流一下情感,身心都能够释放很多。约三五好友吃吃火锅,吹吹牛,打打麻将,身心自然愉悦。没有那么多对错的判断,只有你在我在的那份简单质朴的情感。
因此,春节是我们一年来身心休养的重要时期,缓解这一年来的心理压力。
同时,我们不一样,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和家风家事,用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春节都是对的。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而不是别人认为对的方式,都是一种美好的方式。享受亲人、朋友掏心窝子的甜言蜜语,也是给自己心灵的放松和解绑。
在节日中找到事情的意义,不只会让现在的我们活得很开心,也会让未来的我们有很幸福的记忆;如果实在无聊觉得没有什么意义,那么简单的陪伴就好,陪伴家人,或者陪伴自己,把心放在一起。
万家灯火明,身后永远是家的方向;
春节要来到,永远有等着我的父母。
作者:罗清军,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复杂人生简单过,人间值得好好过,陪你把孤单变成勇敢和温暖。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用户,如果有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安于平淡哲理句子(人这一辈子)
- 下一篇: 校园时光的美丽句子,青春校园文案:林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