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龟正文

错误哲理句子(以唯物辩证法视角)

1433744303 宠物龟 2022-09-15 19:25:46 208 0

01

萨特实在是个有趣的人。

他的右眼在童年时就已经瞎了,晚年的时候左眼也完全不能用了。

错误哲理句子(以唯物辩证法视角)

他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取,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他和波伏娃一起共度了51个春秋,还称她为“亲爱的迷人的河狸”,却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一直保留各自的住房;他在政治上是共产党的同路人,1955年和波伏娃一起到访过中国;他病逝后,有数万人为他送葬。

他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20世纪50-60年代,这是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萨特将有神论存在主义进化为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当然是个进步。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理论体系中,有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却恰恰没有存在。

他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是:“他人即地狱!”,出于1944年公演的独幕剧《禁闭》,也有人译成《间隔》、《密室》的。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一定不能脱离这句话成立的先决条件:在这部戏的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情节的设定局限中,它当然正确、当然有意义。

可是,这句话,它不是真理,没有普遍性。

科学地反映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的哲学原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经过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唯物辩证法,不是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

唯物辩证法才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才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不是。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人类哲学史的人,在哲学层面能够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与实际运用,已经足够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了。

大谈萨特、黑格尔、笛卡尔、康德、海德格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当然会让人不明觉厉,或许还能收获崇拜者的青睐,但大多数人离开他们仍能一切如常。

但我们离开唯物辩证法不行。

因为唯物辩证法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如果我们不能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一切问题,我们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当然,这个“世界”就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

02

萨特的这句“他人即地狱”,在现实生活中是能找到某些共鸣的。

一个人的生活、情绪、精神、思维,完全可能出现由他人影响、掌控、左右、毁掉的情况。这些“他人”,可能是主动有意识的“坏人”,也可能是被动无意识的家人、亲人、爱人、陌生人。

对被拐卖的儿童来说,人贩子就是地狱;对吸毒者来说,毒贩就是地狱;对无知信徒来说,邪教头目就是地狱;对受害女性来说,强奸犯就是地狱。

对儿女来说,不合格的父母就是地狱;对找不到对象的男女来说,经常问长问短的三大姑七大姨就是地狱;对放不下一段感情的人来说,变了心的恋人就是地狱;对婚姻关系经营不善的人来说,老公或老婆就是地狱。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只有一个原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他人,是一个概念;地狱,是一个概念。他人与地狱,两个概念能联系起来,并没有什么稀奇。

他人,还可以和很多概念联系起来,譬如:他人即世界,他人即命运,他人即公理,他人即虚无,他人即罪恶,等等。

当然,地狱也可以和很多概念联系起来,譬如:生活即地狱,未来即地狱,梦想即地狱,欲望即地狱,等待即地狱,等等。

甚至,按照永恒发展的观点来看,也可以是:自我即地狱;他人即天堂。

一个人如果自己有了心魔,走不出来,或是陷在自我的错误认知里,将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糟,却不知道求助、不知道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完全可能去自杀,这岂不就是“自我即地狱”?

如果我们有幸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人生会变得扶摇直上,事业、财富、地位节节高升;如果我们能够邂逅自己愿意一生珍惜的爱人,两个人又柔情蜜意、相惜相知,这岂不就是“他人即天堂”?

显然,我们不能因为萨特说了这句“他人即地狱”,就将自己的心完全关闭起来,不与他人交际。

我们要将“他人”,从“地狱”变成“天堂”。

03萨特之所以会说出“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是由他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决定的。

他在儿童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了丰富知识, 中学时受到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的萨特次年被俘虏,在战俘营中度过了10个月的铁窗生涯。

战争和现实,让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再加上,二战中的法国国内,到处是消极颓废、悲观失望情绪,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普遍苦闷、孤独,感到被遗弃,找不到出路。

所以,萨特有“他人即地狱”之感一点也不奇怪。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

物质决定意识——萨特对世界的认识,不可能脱离他的人生经历和现实生活。

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他人与地狱,肯定存在一种本身固有的联系,但他不是被创造的,也不能被消灭。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他人可以是地狱,也可以转变为天堂,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量变到质变,实现否定之否定,就能避开地狱、走进天堂。

就像中国的俗语:否极泰来,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清晰表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唯物辩证法的主观能动性,什么时候都有用。

——END——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用户,如果有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